98年从黑龙江的一个小镇考到大连轻业学院文秘专业。三年时光基本都泡在机房编程,担任经贸系计算机协会会长、经贸系机房房主
。在校期间用FoxPro给系里面做了教师评价系统,自学PHP给系里做了考试系统。很感谢我的计算机导师带我进入IT的世界。
2001年2月,毕业前夕参加招骋会,找到一份做嵌入式开发的工作(永x电子)。记得面试的时候,王部长问了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后给了我一个课题,让我去调查下蓝牙是什么。我泡了一下午新华书店,写了个调查报告,第二天去做了汇报,第三天收到了入职通知,试用期800,转正后1,200。
这是一家给日本做研发项目的公司,我所在的部门做的是WebCamera研发,嵌入式系统是uClinux, 用C写程序从MJPEG编码芯片读取音视频数据然后以组播的方式发送出去。公司里很多大神,总经理日本计算机博士毕业有事没事给我们讲讲算法,部长课长主攻硬件方向设计电路,手焊芯片做开发板,软件就给我这个小兵自由发挥。当时的C语言我是现学的,教材是谭浩强的《C语言编程》,又通读了TCP/IP圣经,自学了Socket编程和进程间通信。一边学一边做,完成了WebCamera板子内部的嵌入式程序开发。由于音视频发出来后需要客户端解码播放,就又自学VC++,做了个可以接收最9路组播数据的监控端程序。再后来又做了IE浏览器的ocx插件,用PHP搭建了B/S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。
那个时候没有996,早上8点上班,后半夜才下班,周日也基本上是看书学代码,经常写着写着就天亮了。记得有次项目到了攻艰阶段,连续半个月不回家,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,醒了继续干。那段日子里充满了对技术的热情和学习新知识的渴望。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,一年后升职为软件组组长了,工资也涨到了3,000。
2003年第一次跳槽到了另一家对日开发公司(山x软件),面试题是用C语言写个读写图片的程序,我记得当时用了两分钟就写完了,然后就通过了面试。当时面试我的组长说我是他面试过的人中唯一一个把程序写对的人,其实就是在读写二进制文件时open函数的参数要加个b,但是如果没仔细学过C语言又没有做过这方面工作的话,这个参数是很容易被忽略的。入职后做C和VC++开发,做什么项目我有点忘了,因为这份工作我只做了8个月。
原因是当时在网上有一个人联系我,有意向来大连投资,开展对日项目外包业务。那个年代大连的对日项目外包如火如荼,我觉着是一个好机会,想尝试一下,然后就毅然决然地决定再次跳槽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不起公司的,毕竟当时公司从总经理到部长都挺看好我,也给我涨了很多薪水,但是当时年轻脑子一热就离职了。
就这样2004年开始了第一次“创”业
。当时也不懂啥叫合伙人,给了个项目经理的头衔,又是公司元老,就一腔热血地帮着把新公司成立了,工资6,000。投资人来自“北京首x前锋”,我招了10来个人组建了开发团队,平时就拿着公司的资料,一家家软件公司地拜访过去拉业务,当时大连软件园内所有的软件公司我都敲过门。后来有一个项目是在北京用VC做ATM里面程序的开发,我二话不说就带团队去北京了,北京那边总公司的人给租的房子,但是餐旅费让我先垫着回来实报实销,做了大概三个月后,大连公司这边出了事情,经理被发现财务问题,总公司来人给当场解雇了。连我出差三个月给团队垫付的6、7千块钱的餐旅费,公司也不认了。就这样我伤心地结束了第一次创业。
时间来到了2005年初,一个我帮过忙的朋友要成立一个软件公司,合伙人有五个,两个负责市场,包括我的另外三个负责技术,我主要负责企业邮箱产品开发,用C写邮箱服务端兼着负责PHP端开发,于是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
。 只有当了老板才知道开个公司有多难,平时一些小项目的钱都给员工开工资了,5个股东从公司成立那天就没拿到过几次工资,还往公司倒搭了不少钱,理想和热血终于被现实打败,坚持了一年多还是解散了。
两次创业
经历,让我觉醒了一件事我其实不适合创业
。
2006年,我应骋入职了英x软件,面试结束就通知我去上班了。当年的英x是大连最NB的软件公司之一,我记得也是大连唯一一个把年薪直接写在招骋广告上的软件公司。入职的时候我负责当时Livedoor门户财经版块的开发工作,第一个任务是绘制股票图表,当时的图表是用PHP画的,我进组后用了1个多月把画图的部分用C语言都改写了并优化了算法(别问我为什么不用JS和Flash,因为当时根本没有),效率提升了30倍,一举成名。我也因此获得了公司的最佳新人奖。一年后我开始担任项目经理,负责FX CRM的开发团队,三年后我被提升为研发三部部长。
工作很辛苦,公司休大小礼拜,几乎每天下班都是在凌晨1点前后,早上8:30还是正常上班。拼命干活,拼命喝酒
是我们的座右铭。比较讨厌的是迟到一次扣50,忘写日报一次扣50,因此基本每个月我都要交回给公司几百块,2008年下半年的时候,Livedoor由于金融丑闻一蹶不振,随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公司的业务逐渐日暮西山,部门里人都陆续离开了,最终我在2011年5月也离开了英x。
很怀念这5年多的时光,我不但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技术,还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,这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由于过往的几年熬的太狠,从英x离开突然感觉身心疲惫,于是动了转行的心思。和媳妇去南方走了一圈后,回来在家附近的商场开了个专门经营民族风的服装店。由于我们是商场里的比较有特色的店,所以尽管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基本还能实现收支平衡,甚至略有盈余。开了三个月之后,又开始怀念编程的日子,于是在网上接些国外的项目做自由职业,我当时在sxsoft上的工资时薪35美金,期间还帮一个华裔的美国人完成了他的嵌入式产品。我果然还是适合做程序员
。
2011年11月接到和以前一个兄弟的电话,说国商机有个CRM的项目比较适合我,问我要不要试试。于是经过一轮面试就入职了。
当时项目刚刚成立一个开发组,组员都没有什么经验,我去的时候成立的第二个开发组。由于我很了解那个平台的框架,所以入职开始我就组织所有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,3个月后大家已经可以正常和美国团队对接项目需求,开始正式的开发工作了,我们以快速的反应和高质量的交付迅速赢得了美方项目经理的认可,一年后团队扩大到4个,且同时带领两个印度的兄弟团队一起开发。
在之后的10年时光里,我带着团队围绕CRM打造了包含集成平台、数据平台、Forcasting平台在内的一整个服务于全球销售的生态系统。团队增加到了8个,提供从需求分析、开发、测试、运维、用户培训到L2 support的端到端的全周期服务。
2021年经历了国商机的战略调整,带领团队和项目转到了分拆后成立的堪卓,但是随时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,外企的寒冬也慢慢来临,2022年裁员开始了。
2022年有些兄弟项目被裁掉了,由于我们是公司CRM唯一的开发运维部门,所以刀子暂时还不能落到我们头上,不过公司的布局已经开始了,美其名曰是CRM转型,从2022年到2023年初,我们先后和微软及SAP接触以评估转换CRM平台的可行性,评估结果出来发现转型成本是当前系统成本的2倍到3倍。但是在公司的全球战略面前,这些问题并不在Global Leader的视线里。Global做出了把CRM转到SAP上去这一莫明奇妙的决定(我是看好微软的Dynamic 365的),并且开发团队是用的KPMG,官方说法是我们是个服务型的公司,我们要减少开发业务(艹!)。
随着转型项目的开始,刀终于落下来了,4月份第一批裁员40%,原CRM开发团队全军覆没,随后的6个月里我又连续送走了好几波弟兄。期间做过很多努力,我去和Commercial的项目接触,免费帮他们做方案,Engage客户,以期望有机会把一些兄弟转到Commercial项目去,逃过裁员。但是由于外企的寒冬,公司在国内的商业项目并不景气,而且公司的战略是能用外包就用外包,自己不养开发,所以一切的努力然并卵。在原来8个团队裁剩1个半团队的时候,我终于被加到了裁员名单里。从4月份第一批裁员开始就也不断在帮着失业兄弟妹妹们介绍机会,很庆幸的是大家或快或慢都开始了新的工作。
2023年10月末我离开了服务12年的公司和项目,没有不舍,生活就是如此,接受就好。
现在45岁的我是一个初创公司的合伙人,公司还在起步阶段,充满的无数的可能。做方案、谈客户、写代码是我现在的全部,脚步继续,就此开始我下半生的旅程。